在双碳新形势下,光伏新能源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
光伏+农村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目标的创新模式。
光伏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和屋顶资源的优势,发展绿色新经济,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升级,使农村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稳步增长。
国家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章建华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表示,2022年国家能源局将从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大力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农村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三个方面支持乡村振兴和农村能源融合发展。
具体举措则包括: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及改造,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积极推进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户用光伏+储能”试点项目等。推进乡村振兴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
零碳乡村,引领乡村建设
碳中和的推动之下,以“低碳节能、绿色能源”的视角建设乡村,是很好的方向之一。光伏与农业的结合,同时也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要求。
2019年召开的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发布了《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提出了“零碳”建设意见。
零碳乡村是指建设或规划的未来乡村,通过安装风能、太阳能、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扩大植树造林面积,降低能源消费等措施进行减排,让乡村的碳排放相互抵消后增量为零。
中国乡村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生产、生活领域的能源消费,可分为直接能源消费和间接能源消费两类。
直接能源消费指在乡村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力、煤炭、薪柴、秸秆等能源;间接能源消费则是隐含在乡村其他生产、生活消费中的非直接能源消费,比如居民购置的农机设备,在设备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中都产生能源消耗,这些能源消耗的统计已经归于工业生产和运输领域,不再重复计算。因此,构建中国零碳乡村可仅考虑乡村直接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
在乡村能源的供给侧,太阳能、风能的广泛应用,为零碳乡村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国家整县光伏的推进,零碳乡村成为了航标,在乡村主要发展太阳能发电系统、屋顶光伏、光伏路灯、光伏灯箱、光伏车棚、光伏路、光伏地砖、光伏坐凳、光伏长廊、光伏伞、光伏监控、农光互补等诸多应用场景产品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清洁能源、还可以为乡村的特色振兴贡献重要力量!